




一、专业溯源:质量为基的时代担当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壮阔版图中,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如精密的质检天平,于2023年在云岭大地稳稳立基。作为连接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全链条的"安全闸门",专业以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为核心,融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国际标准,构建起"检测技术+质量管理+法规监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体系。
历经2年深耕,专业已形成"校企双元育人、课证赛研融合"的鲜明特色。尽管暂无毕业生,但首批学子已在云药厂、药检院等企业机构开展实习,成为未来医药质量领域的储备力量。
二、课程图谱:多维能力的锻造矩阵
(一)基础筑基模块
《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解码药物分子密码,奠定质量分析化学基础
《生理学》《药理学》:构建人体生理与药物作用机制认知体系
《药物制剂技术》:揭秘片剂、注射剂等常见剂型生产工艺原理
(二)核心能力模块
检测技术集群:《药物分析》《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仪器分析》(配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掌握药品真伪鉴别、含量测定等核心技能
质量管理集群:《GMP实务》《GSP实务》《药事管理学》,熟稔药品生产经营全流程合规管理
特色拓展模块:《中药鉴定技术》《药品数据管理实务》,覆盖中药质量控制与药品信息化管理前沿领域
三、职业通途:立体发展的成长版图
(一)就业矩阵
质量检测岗:制药企业质检中心(如云南白药集团)、药品检验研究院(如云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从事药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测等工作
质量管理岗:担任药企质量经理,负责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质量体系内审(需持GMP/ISO内审员证)
行业监管岗:考入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关等部门,成为药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员
大健康延伸岗:化妆品企业质量部、保健品研发公司,从事原料质量控制与产品合规性管理
(二)升学通道
专科第三年可参加统招专升本考试,对接云南各大高校药学/药物分析专业
四、证书体系:职业进阶的硬核装备
毕业3年可报考执业药师资格证是药企/药店法定准入资格,负责处方审核与用药指导
GMP/ISO质量体系内审员:行业认证,参加指定培训,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核心资质,就业竞争力加分项。
药物制剂工/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校可考,夯实生产/调剂岗位实操能力。
五、师者风范:双师型师资的匠心传承
(一)团队画像
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51.06%(24人),双师型教师占42.6%(20人)
近五年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教师团队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15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赛奖65项。
(二)名师撷英
林青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主编《中药药理学》等教材5部,带领团队承担10余项省级科研课题。
唐当柱副教授(执业药师)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指导学生获省级技能赛一等奖8项,主持建设的《药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朱自仙副教授(双师型教师)
近三年指导学生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主编《药物化学》教材被列为云南省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杨艳副教授(药剂学骨干):
执业(中)药师,主管药师,药学会常务委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斐然。
张培培副教授(药物分析骨干):
执业药师,“中级”双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者,专注药物分析研究。
六、实践版图:产教融合的实训高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
建有3450㎡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价值2663.6万元设备,包括:
药品生产类:浓缩提取机组、旋转压片机(模拟真实药厂生产线)
质量检测类: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开展药品含量精准测定)
智能管理类:药品信息化管理仿真实训系统
(二)校外实践网络
直属附属医院:3家三甲医院药学部开展药品调剂与临床用药监测实训
战略合作企业:有校企合作,每年提供实习岗位,实施"现代学徒制"跟岗培养
七、荣誉长廊:以赛促学的创新硕果
近三年来,师生多次获奖,获得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指导学生获得实验技能竞赛获奖47人次。
八、实习风采:首届学子的实践剪影
宁旭(2023级):实习于云南健之佳连锁药房质量管理部,参与年度药品抽样检测项目20余项,获2025年"首届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大赛"校级二等奖。
卢俊杉(2023级):在实习期间,主导改进中药饮片显微鉴别操作流程,获企业"创新实践之星"称号,同期获校级技能赛三等奖。
在"药品安全党政同责"的时代要求下,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正以"精准检测、严格监管、创新服务"为使命,在云岭医药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标杆"。这里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场,更是守护民生健康的责任起点,诚邀有志于药品安全事业的青年学子,共同筑牢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