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昆卫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学院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征求意见稿)
院长 龙雨霏
(2023年7月11日)
过去三年,是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学院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学院党政班子带领下全院教职员工紧紧围绕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使学院步入了稳健发展的快车道,为学院“十四五”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近三年学院重点工作回顾
(一)坚持政治领导,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学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推动学院改革建设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二)众志成城,打好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学院根据国家省市区各级防疫政策和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学院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实习生、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参加抗疫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为学院发展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谱写了抗疫大爱新篇章。
(三)整体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人才“引培留用”一体化建设
学院依托专业、专业群建设,按照“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共享一批”的思路,完善“引进、培养、调整、优化”队伍建设指导方针,完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实施学科领军人才培引、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培育、教学名师培养、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工程,开展人才“引培留用”一体化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迅速汇集一批能够较快获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知名学者和一批亟待发展的专业领域学科带头人,打造若干人才小高地,发挥优秀团队辐射效应,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局面,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双师双能、专兼结合、敬业爱生,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师资队伍。
(四)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建设,呈逐年稳步增加态势
学院不间断组织“校外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管理与教学水平提升”培训,以及“临床基地教学竞赛”,规范实习基地带教教师教学,提升带教教师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带教质量,规范临床带教师资队伍的建设与考核,实施有效的激励制度,促进交流和学习。
目前学院共有实习基地390多所,含直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所、教学医院59所,呈逐年稳步增加态势。
(五)建立健全学生就业体系,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学院精准规范就业统计、建立健全审核体系,学院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持续保持高位水平。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2020毕业生人数4075人,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2021年毕业生数5750人,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5%;2022年毕业生数7506人,年终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5.19%。
(六)优化专业(群)结构,服务地方经济
学院专业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为目标,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加快专业(群)建设,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与优化机制,积极适应云南省医药市场人才需求,修订专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探索专业建设长效机制。
(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学院积极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接云南省医卫人才岗位需求,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调整专业动态、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促进教学资源优化,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创新。在沪滇合作的背景下,学院稳步推进“同济—中德项目”,探索“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方式。截至目前,学院已经招收四届中德班学生,共105个班级,4名学生,涉及10个骨干核心专业。
(八)三教改革强内涵,融合创新提质量
1.教师改革。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育,积极开展师培项目;学院所有专兼职教师均参与分级评价与考核,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课时费核算的基础依据。
2.教法改革。学院进行“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推广,采取多学科融合的联动式医学模拟实训课开发与研究;对“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推广、研究与使用,通过讲座、培训与专项科研课题立项等方式将该智慧教学工具运用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临床教学质量监控,辐射至全院和部分临床教学基地。
3.教材改革。第一批课程“四个标准”制定于2021年2月启动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专业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汇编”,目前已经出版使用。第二批课程“四个标准”制定于2021年10月底启动药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助产、预防医学专业,共计7个专业的课程“重点内容知识点汇编”的制定工作,各门课程定稿于2022年4月已完成。
(九)深化课程建设,践行育人使命
1.立项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8门。2022年为加快推进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学院重新拟定《老年护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物分析》《运动治疗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13门院级精品课程。
2.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各门课程认真挖掘育人元素,并融入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和具体环节中, 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各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完成2项课程思政专项研究申报。由唐当柱等教师负责的“药理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持续开展师资培训
2020年,在同济大学中德职业教育联盟的组织下,学院教师参与“中德同济大学”教师培训,完成了190名专任教师、教辅人员、行政人员培训。2021学年实施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访学计划、在职人员学历学位提升计划。本学年内培训专任教师512人次,送培教师进修共计11任,在职人员学历提升7人,建立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个,利用寒、暑假送培医护技专业教师双师培养共计232人。
(十一)专业培养形成特色,培育累累硕果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36项。获第一届云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护理专业群成功立项云南省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云南省第一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参与建设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参与2021年国家级临床医学专业简介+标准研制工作,获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1个。
(十二)产业与教学结合,探索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学院与昆明硕博口腔咨询有限公司、云南岑石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合作范畴包含“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文化建设、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切实贯彻国家职教改革方向,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
(十三)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凝聚全馆发展共识
1.加强阵地管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图书馆把意识形态纳入日常图书管理工作中,查找业务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识形态问题。
2.优化管理过程,推动学院图书馆事业发展。一是加强体系化制度建设,规范图书馆工作;二是针对学院重点、新兴专业的文献需求,合理分配建设经费,优化资源结构,提升资源质量,扩大资源覆盖面并确保医学类专业图书收藏齐备。三是用心打造“365”立体育人体系,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式文化育人,切实履行教育职能与信息服务职能,使图书馆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家园。
3.改善图书馆基建,扩大图书馆馆藏面积。2019—2021年,学院三期工程扩建,新建一栋图书馆,占地面积为4192.23m2 ,建筑面积为15071.57m2,通过基建扩建和信息化图书管理建设,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加大馆藏资源的建设力度,提高图书馆管理和综合服务水平。
(十四)清理整治、规范办学,继续教育管理初显成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22〕1号)要求,实地考察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的软硬件设施配置情况,最终保留了2个点;按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设置管理办法》要求,结合云南省人才培养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原有4个成教专业的基础上,新增4个专业,分别为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口腔专业、药学专业。通过一系列整治措施、进一步规范办学,学院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初显成效。
(十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
1.抓学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制定学生行为和学习纪律,班委会设立及职责、学生行为和学习纪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制度,多措并举加强学风建设工作。
2.抓校园安全与稳定,努力建设平安校园。一是抓安全。为防止学生人身、财产及个人用户被骗,积极与晋宁区昆阳派出所对接组织召开网络诈骗知识宣传讲座和安装反网络诈骗“金钟罩”APP。二是抓稳定。正确处理好校园维稳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做好人盯人工作,全面掌握学生健康状况,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三是排隐患。每年联合昆阳派出所开展1次宿舍安全大检查,组织全体教师逐一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为学生创造安全有序的宿舍环境。
3.抓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引导辅导员全面发展。目前辅导员系列共发表论文167篇,参与校级及以上课题共12个,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比赛获奖共72项,其中全国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0项。
4.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大学生工作部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旨在提高广大学生班干部、学生的素质,使素质教育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得以贯彻落实。
(十六)组织各类团员活动,增强团员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每年开展1次的团员民主评议活动,增强团员意识。二是加强对校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部的建设。学生社团由21个发展成为现在的53个,社团类型覆盖文体类、医学类、创新创业类。三是落实好从严治团管理规定,努力做好基层团组织建设。三年间,学院团员人数由5231人增长到8043人,团支部由97个增长到173个,共发展团员300人。四是指导各班级团支部做到每学期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保证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五是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六是健全组织生活,完善基层团组织的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团的“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一月一主题”的主题团日活动制度。认真按照相关制度做好团籍管理和团费收支工作,定期召开团委会议、民主生活会和团员大会。
(十七)规范收费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完成学历教育收费项目的备案手续,使学院收费项目合规、合法。二是引进智慧缴费管理平台,随着平台系统的运用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学生线上缴费和线上退费,保障学院资金的安全完整。三是定期和不定期核查学生欠费情况,配合学工部做好学生欠费清理,及时统计和提供学生欠费信息,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预算资金收入。四是逐步实现财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与现代化,提高财务服务水平。
(十八)严格遵守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规范组织招生工作
招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招生文件精神,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全面指导、监督招生工作的组织落实,三年内无重大招生事故发生。学院办学以来坚持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院通过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健全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等,为招生工作形成了最强大、最可靠的后盾。
(十九)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打牢智慧校园建设基石
目前已完成1、2教学楼共计15间智慧教室建设并投入使用;
已完成1、2、3、4号 教学楼部分教室共计134间学生无感考勤数据采集终端安装,考勤数据正在进行对接;已完成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共计40个摄像头,正在进行数据对接;已完成中心机房改造;已完成各职能部门数字系统及智汇昆卫APP等系统的研发并投入使用。
(二十)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安全责任
1.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全国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工作,改善校园环境卫生,制作张贴卫生监督公示栏20余个,新建室外公共洗手台4个,完成了校内垃圾中转站的改造,进一步提升学院校园环境卫生质量。2.每学期开展校园安全知识讲座、进班宣讲及校园安全演练,每月两次对校内消防设施设备维护保养,近三年来未发生校园火灾安全事故。3.新增设摄像头255个,实现1—3期全覆盖;重新组建保卫队伍,增设校内巡逻岗2个,精准化巡逻片区管理。4.成立学院应急处突志愿者队伍,目前队伍人数30人,计划人数达120人,由晋宁区反恐办进行业务指导。5.定期组织专人巡查校园内各排水沟道、挡墙、山体喷锚,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有关部门。6.完成两个食堂的“6T”评审工作,推进学院“6T”食堂建设和明厨亮灶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食品留样、索票索证等)和食堂操作流程,保障全院师生食品安全。7.完成昆明市节水办各项评估标准,获评昆明市节能型学校。
二、坚持问题导向,客观分析建设发展问题与短板
目前学院正处于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过去的三年,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在管理效能、制度体系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部署、统筹规划、强化落实;毕业生专业相关对口就业比例偏低,灵活就业率偏高,学生、家长的社会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各专业(群)专任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办学成本管控精细化程度不高,医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面对目前学院发展所存在的困境和难题,要有解决难题的清醒和坚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推出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三、聚焦重点难点,扎实推进下一步工作
学院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抓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学院理事会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持续加强质量建设,学院坚持“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发展理念,对标“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立足昆明,融入云南,服务“老少边”,辐射东南亚,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卫生健康行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省内先进,国内一流的职业院校,积极推进效能革命和作风革命,实现学院质量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加强学院综合治理能力,深化内涵治理水平
一是对标“双高校”,全面推进学院综合治理能力。深化内涵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深入基层、深度分析,形成学院适用的综合治理体系。健全法制化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政令通则管理通”机制,明确岗位责任,量化考评指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推进大数据应用。二是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加强党委对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通道,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鼓励从医院、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建设一支阅历丰富、有亲和力、身正为范的兼职德育工作队伍。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到2025年,培育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德育特色案例”。三是创新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改革思政课教师考核办法,将政治素质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 遵循职业学院学生认知规律,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
(二)以政策为准绳,控好办学条件基准线
一是以政策为准绳,查缺补漏夯实办学基础。根据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为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医学院校直属附属医院的设置标准,完善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二是依法治校,严格管控超常规指标。按照国家生师比规定指标,将学院生师比调控到18:1。根据教育部对国控专业和专业单点招生过大的管控规定,将国控专业年招生数严控在800人以内;将年招生数大于800人以上的专业逐年进行递减,逐步控制在800人以内;加大对年招生人数小于300人的专业招生宣传。
(三)以“双高”为标准,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加快专业(群)建设
一是护理专业群“十四五”建设。按照云南省高水平护理专业群建设项目要求,到2025年,护理专业群落实 1个“康养护”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建成开放共享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急救科普示范基地;护理专业群教学云平台、以社团为依托的护理专业群众创平台、护理专业群服务技术共享型平台;二是中医专业群“十四五”建设。基于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达标要求,中医学专业群于“十四五”期间,力争初步构建中医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群内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编写专业群共享校本教材2部;搭建融资质考试、技能大赛、民族医药为一体的中医药临床技能操作训练中心1个;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1个;完善“1+X+N”教学体系。三是临床专业群“十四五”建设。基于云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达标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群于“十四五”期间,将全力打造“老-少-边”临床特色学院,建成省级课程思政项目2个;参与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建设临床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建成面向云南省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1个;编写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群的校本教材4部。四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构建“民民”携手育人共同体,形成“双驱动”服务基层口腔健康宣教、口腔检查、口腔健康管理、常见口腔疾病诊治等实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企业、学校、医院”三方协同育人模式下,形成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三递进思想教育体系,构建三递进课堂教学新生态,构建三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四)提升人才队伍质量内涵
一是师资规模。到2025年,以专业、专业群建设为中心,教师总数达623人,生师比达1:18。二是学历结构。根据专业、专业群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三是职称结构。围绕重点专业学科建设,按照专业群发展人才梯队建设,根据现有职称晋升人员个体情况,制定定点、定项、个性化一对一培养提升方案、培训计划,提供平台保障,助力教师职称晋升。四是人事管理体制体系。全面深化人事制度体系化建设,以学院人事招聘、留用、培养、考核评价、奖惩等模块建立动态循环。多元化、多维度人才管理模式,形成横纵向、网格化人事管理体系。五是专业带头人。结合学院专业、专业群建设,依托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师资队伍专项建设项目,实施专业群带头人、专业负责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引进与培养计划,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高层次人才队伍,打造卓越教师团队。六是实施“双师型”人才、团队培养计划,建立学院教师与医院人才、企业高技能人才双向聘用机制。
(五)贴合职教发展,创新教研科研
一是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发展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相融合的职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探索建立跨学院、跨专业的融合课程,融合课程以“大健康”为理念,体现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的“理实一体、知行合一”特色。二是打造智慧教学生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数字课程质量提升和优质数字课程内涵发展。三是多措并举,加大科研队伍建设力度。努力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专兼结构等均比较合理,科研方向明确、研究能力较强,能较好地解决实际教研问题的多学科综合型科研团队。
(六)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
一是完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建设。升级改造现有基础网络,实现校园有线和无线网络全面覆盖;拓宽网络出口带宽,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加强网络安防及上网行为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二是管理体系智慧化建设。到2025年,根治学院信息化管理中的物理隔离和信息孤岛现象,将具有学院特色的“五位一体”培养架构进行信息化转化,推进管理平台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现代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三是教育教学智慧化建设。依托私有云和本校大数据中心的海量存储空间,搭建本校资源数据池和教学资源库系统,开放VPN访问权限;完善智慧教务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完善智能巡课管理系统,实现教学过程动态监管;四是评价、反馈智慧化建设。建设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完成教室和实训室教师在线实时巡课硬件基础建设,配套开发教学质量动态监控软件平台,为开展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工作提供软硬件支撑。五是服务保障智慧化建设。升级校园数字安防系统,加装校园行为管理监控探头,实现数字安防校园全覆盖;打通后勤服务、资产管理与智慧校园连接通道,实现远程水电控制、智能终端缴费、后勤报修及校园消费、图书借阅等功能,推进落实智慧公寓项目。
学院办学二十余载,虽经历风雨但依然激情勃发,阔步前行的每一步及每一项卓越成绩的取得,都归结于一代代昆卫人不忘初心、扎根云岭大地办教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踔厉奋发的结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全院上下需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立足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新格局,凝聚奋斗力量,抢抓发展机遇,勇毅前行,勠力同心谋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一张蓝图干到底,奋力实现学院“十四五”规划既定目标,昂首向“百年民校”的发展蓝图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