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预防医学(520703K)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职业主要面向职业岗位群:面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健康教育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院等,从事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与管理、健康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岗位。
拓展职业岗位群:从事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中小学校健康保健、营养与膳食指导、健康评估与咨询、职业病防护等岗位。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健康行业的公共卫生医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将预防和控制疾病、维护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传染病学的相关基本知识;
3.掌握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4.掌握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相关知识;
5.掌握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等专业基础知识;
6.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7.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其对健康影响的基础知识;
8.熟悉社会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以及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关的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知识;
9.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了解公共卫生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标准。
(三)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初步掌握与公众、媒体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的基本技能,并能实施人文关怀;
3.能够开展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4.具有开展基层和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能力;
5.具有开展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监测、筛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能;
6.具有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卫生健康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表达的技能;
7.具有常见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信息报告与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
8.具有在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基本技能;
9.具有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和食品卫生等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采集及报送的基本技能;
10.能够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疾病的现场急救、现场采样和初步检测。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理论与军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并将党史国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际沟通、公共外语、美育、信息技术、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列入必修课或选修课。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覆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可依据专业岗位群自主确定课程名称,但应包括以下主要教学内容:
(1)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6~8门。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概论、传染病学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设置6~8门。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妇女保健与儿少卫生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技术等。
(3)专业拓展课程
包括社会医学、卫生法律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药理学、健康管理实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防医学实用技术、卫生信息技术基础、大数据分析处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以及沟通和礼仪等。
3.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应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本专业要求“临床和预防”双见习和双实习。见习应在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完成。顶岗实习的预防医学部分应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临床医学部分应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完成。应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4.相关要求
学校应统筹安排各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结合实际,开设国家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人口资源、金融知识、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自主开设人文类、文献检索等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
总学时一般为2800学时,每18学时折算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总学时的50%,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不少于8个月,可根据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各类选修课程学时累计不少于总学时的10%。
八、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参加行业继续教育;本专业的成人本科教育和全日制专升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