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卫生职业学院药学院“药理学”课程教学团队全面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队成员团结协作,深入研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育人出发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基于学校和专业定位,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并于2021年5月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由唐当柱、郭凤娇、韩云波、李云飞等8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1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省级奖项6项,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全国食品药品行指委药品类微课大赛奖项3项,发表教科研论文8篇;主编教材3部、教辅资料1部,参编教材4部,主持省教育厅课题6项。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是云南省首所全医学类全日制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昆明市晋宁区,占地852亩。学校是国家级护理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标准化病人(SP)实践教学示范基地、省级珍爱生命科普基地和全国护理资格考试实操技能考试考点等,先后获评“昆明市五一劳动奖”“云南省优秀民办高等院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和“省级优质教师素质培训基地”等。学院现开设19个医药类专业,下设11个二级学院。学院秉承“送人千金不如传人一技”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云南省培养基层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药理学”课程是我校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建设立足我校为基层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定位,基于我校药学专业“知识够用、技能凸显、价值自创、知行合一”的四维交互育人体系,根据团队前期对药学专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发现的云南省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以“药学服务”为主的特点,明确了我校以培养“职业化”药学服务人才为目标的药学专业特色;结合基层药学服务岗位实际需求,确立了基层药学服务岗位中问病荐药、处方调剂、处方审核、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内容为课程教学重点,为后续“临床药物治疗学”等课程的学习及开展药学服务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各系统、章节教学内容特点,以安全合理用药为主线,立足基层常用药,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深入挖掘并梳理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系统梳理药理历史史话、典型不良反应事件、药物发现、诊疗方案和理念的改变、安全合理用药、诺贝尔奖的由来、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我国科学家的贡献、药物与毒品、实验动物与生命安全、毒麻药品的管理、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等思政案例,建成由52个案例组成的“课程思政案例库”,经专业教师、行企业专家和思政教师共同研讨,将其中的30个案例融入药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各章节,实现课课有思政、节节有亮点,保障“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例如,在镇痛药的学习中通过讲述金国章院士发现延胡索乙素的研究历程及“安贫乐道,志在前程,为国争光”的十二字箴言,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在实验教学中介绍实验动物的3R原则并组织学生向死亡实验动物默哀等仪式,培养学生敬佑生命的精神等,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贯穿药理学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合作,充分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把塑造学生价值观放在首位,例如,通过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带来的危害及影响等案例,帮助学生共感民生问题,树立职业使命感;结合临床不合理用药给身边的亲友、家庭带来的伤害为案例,使学生产生“共情”,进一步思考个人与职业的关系,树立严控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底线意识;讲述王君兰等“身边最美药师”在实际工作中“不忘药学人初心、牢记服务百姓健康使命”的故事,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守护健康、服务患者的崇高精神;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学者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单纯性甲状腺肿与全民补碘”等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个人、职业与国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强大密不可分,使个人成长与报效国家相关联;由“情”入“思”,将家国紧密相连;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帮助学生自主内化课程思政内容,做好个人成长路径的规划,并自主实施;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药学服务案例、假期开展药学服务岗位实践,锻炼学生增进为人民生命健康开展药学服务的能力,助力从“学”到“用”的转变,实现由“思”及“行”,达到学有所感、感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行;主动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征程中,自觉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统一。
为客观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团队基于知识、技能、价值的立体化多元评价策略,客观评价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从学生认知、教学实施、情感升华、自我塑造等多维度,学生价值践行、知识与能力建构、教学内容与过程、价值观引领等多指标相结合,构建平等、对话、客观、可视、共融、共生的交互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理论+实验、考试+项目、学生+教师+校内外专家+企业评价,落实课程思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