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学院师生走进五华区韶山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
本次急救知识进校园活动分两个阶段开展。2月19日,学院联合晋宁区红十字会,为韶山小学170余名教师开展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涵盖心肺复苏(CPR)标准操作流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创伤救护技术要点以及常见急症的应急处置等多个重要模块。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的教师获颁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2月27-28日,在李玉晶副院长的带领下,32名师生走进韶山小学,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师生因材施教,按照“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着”的原则,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差异,精心设计了分级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互动游戏中学习并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技能。
培训活动生动而有趣,在一年级2班的培训现场,培训师生结合“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编成简易的口诀,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速掌握该方法。在二年级1班,一场常见意外伤害紧急处置的情景剧正在上演,同学们在与培训师生的互动表演中,掌握了多种急救包扎技法。在高年级班级,培训师生不仅给同学们讲解了基本急救知识,还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这一关键急救技能。
为了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的认识和理解,培训师生还专门设置了问答互动以及现场实践操作环节,通过互动交流和动手操作,确保孩子们的施救动作规范、到位,切实提高他们在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的安全意识及急救能力。
学院高度重视科普活动开展,党委副书记、院长龙雨霏亲临培训现场指导。她表示,学院将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主动践行院校服务社会责任,推进医学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走深走实,努力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开展中小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守护学生生命安全;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应急思维;为营造安全和谐校园筑牢防护屏障,助力急救知识的社会推广。
据悉,除主动走出去开展卫生健康宣传、培训等服务活动外,学院建设的人体生命科学馆被认定为云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常年面向社会免费开展医学科普知识培训活动。
供稿|王果 陆全菊
编辑|李思睿
校对|罗志英 李四妹
初审|宋 超
复审|徐世美
终审|王 斌